吉林大学生西装定制-吉大西服
品牌服装发展史
不同品牌服装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列举不完,下面列举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的出现,**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谁可以帮我找一下关于现代名人受过挫折然后成功的的事例?共四个,的、两个外国的
国内的,王选(激光印刷技术的那个),袁隆平,钱学森,很现代了。。。
国外,(政治仕途并不顺畅),霍金,这家伙最苦了。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的每个城市,我们都会常常看到一个老人的笑脸,花白的胡须,白色的西装,黑色的眼睛,永远都是这个打扮,就是这个笑容,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贵的笑容了,因为这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著名快餐连锁店“肯德基”的招牌和标志——哈兰·山德士上校,当然也是这个著名品牌的创造者,今天我们在肯德基吃的炸鸡,就是山德士发明的。从最初的街边小店,到今天的食品帝国,山德士走过的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创业之路。
“山德士上校”
1890年9月9日,哈兰·山德士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亨利维尔附近的一个农庄。家境不是很富裕,但也还过得去。然而就在他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留下母亲和3个孩子艰难度日。
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在外面接很多个活计来做,白天得去食品厂削土豆,晚上继续给人家缝衣服,自然就没功夫照料幼小的孩子,山德士是老大,他肩挑起了照顾弟妹、为母亲分忧的重任。白天母亲不在家,小山德士只好自己做饭,一年过去了,他竟然学会做20个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12岁那年,母亲再嫁,山德士和继父的关系却不是很好,才念到6年级,他就再也不想读书了,家里的空气憋闷无比,山德士决定去工作,重新换个环境。他来到格林伍德的一家农场去做工,虽然辛苦,但也能维持个人温饱。
此后他换过无数种工作,可以说什么活儿都尝试过,做过粉刷工、消防员,卖过保险,还当过一阵子兵,后来他还得过一个函授法学学位,使他能在堪萨斯州小石城当上一段时间治安官。
40岁的时候,山德士来到肯塔基州,开了一家可宾加油站,因为来往加油的客人很多,看到这些长途跋涉的人饥肠辘辘的样子,山德士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我不顺便做点方便食品,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呢?况且自己的手艺本来就不错,妻子和孩子也时常称赞。想到就做,他就在加油站的小厨房里做了点日常饭菜,招揽顾客。
在此期间,山德士推出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肯德基炸鸡的雏形,由于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很快炸鸡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客人们交口称赞,甚至有的人来不是为了加油,而是为了吃可宾加油站的炸鸡。
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山德士是为了扩大自己加油站的生意,但是现在反而炸鸡的名声超出了加油站,由于顾客越来越多,加油站已经容不下了,山德士就在马路对面开了一家山德士餐厅专营他的拿手好戏——炸鸡。
为了保证质量,山德士系上围裙动手烧炸,并投资扩建了可容纳142人的大餐厅。这样,他就创建了一个初级的炸鸡市场。以后的几年,他边经营、边研究炸鸡的特殊配料(含11种药草和香料,使炸成的鸡表皮形成一层薄薄的、几乎未烘透的壳,鸡肉湿润而鲜美。至今,这种配料配方还在使用,但调料已增至40种。而这就是肯塔基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正如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
到了1935年,山德士的炸鸡已闻名遐迩。肯塔基州州长鲁比·拉丰为了感谢他对该州饮食所做的特殊贡献,正式向他颁发了肯德基州上校官阶,所以人们都叫他“亲爱的山德士上校”,直到现在。
“二战”后的一贫如洗
虽然生意不错,但山德士并不满足这样的成就,他别出心裁,又进一步,在饭馆旁边加盖了一座汽车旅馆。这样在著名的霍德华、约翰逊汽车旅店建成之前,山德士成为第一个集食宿和加油为一体的企业联合体。
但随着顾客增加,山德士感到自己管理经验的缺乏,为此他专门到纽约康乃尔大学学习饭店旅店业管理课程,这使他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后面对的饭店管理问题,但是还有问题存在。随着山德士餐厅的名声越来越大,客人越来愈多,要为那么多的顾客很快地炸好鸡,端上桌,却不是个容易解决的事儿。他总是一边手忙脚乱地为顾客炸鸡,一边听着急着赶路的顾客在旁边不停地抱怨。
山德士为此烦恼不堪,该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压力锅展示会给了他一个启发,压力锅可以大大缩短烹制时间,又不会把食物烧糊,这对于他的炸鸡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1939年,山德士买了一个压力锅,他做了各项有关烹煮时间、压力和加油的实验后,终于发现一种独特的炸鸡方法。这个在压力下所炸出来的炸鸡是他所尝过的最美味的炸鸡,至今肯德基炸鸡仍维持这项使用压力锅的妙方。并且正如他所想象的,炸好一只鸡仅仅用了15分钟,时间短、味道好的炸鸡顿时成为当时大家谈论的热点,众多食客趋之若鹜,即便在30年代大萧条时间,山德士的经营依然红火。
可是二战的爆发给了他一次小小的打击,战争期间实行汽油配给,他的加油站关门了,从此山德士专心经营自己的饭店。然而外界的变化再一次威胁到他的安稳生活。新建横贯肯塔基的跨州公路计划最后确定并向大众公布了,山德士餐厅所在地旁的道路被新建的高速公路所通过,这对桑德斯是个巨大的打击,打乱了他所有计划,他的雄心和热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他不得不变卖资产以偿还债务,所得的款项只相当于公路通车前的总资产的一半。为了偿清债务,连他的银行存款也用光了。一下子,哈兰·桑德斯,这位昔日受人尊敬的上校,从人人尊敬的富翁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人。
这时的山德士已经66岁了,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每月105美元的救济金。但是山德士并不想就此了却自己的一生,况且这点救济金根本不能维持生活,还是要靠自己。
1009次的失败
山德士冥思苦想,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困境,他拥有的最大价值的东西就是炸鸡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突然,他想起曾经把炸鸡做法卖给犹他州的一个饭店老板。这个老板干得不错,所以又有几个饭店主也买了桑德斯的炸鸡作料。他们每卖1只鸡,付给桑德斯5美分。困境之中的山德士想,也许还有人这样做,没准这就是事业的新起点。
就这样,山德士上校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他带着一只压力锅,一个50磅的作料桶,开着他的老福特上路了。
身穿白色西装,打着黑色蝴蝶结,一身南方绅士打扮的白发上校停在每一家饭店的门口,从肯塔基州到俄亥俄州,兜售炸鸡秘方,要求给老板和店员表演炸鸡。如果他们喜欢炸鸡,就卖给他们特许权,提供作料,并教他们炸制方法。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饭店老板甚至觉得听这个怪老头胡诌简直是浪费时间。桑德斯的宣传工作做得很艰难,整整两年,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第1010次走进一个饭店时,得到了一句“好吧”的回答。有了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人,在山德士的坚持之下,他的想法终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
1952年,盐湖城第一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了,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紧接着,让更多的人惊讶的是,山德士的业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在短短5年内,他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了400家的连锁店。
1955年山德士上校的肯德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他接受了科罗拉多一家电视台脱口秀节目的邀请。由于整日忙于工作,他只有找出惟一一套清洁的西装——白色的棕榈装,戴上自己多年的黑框眼睛,出现在大众面前。老资格南方上校烹制炸鸡的形象,很快就吸引了众多记者和电视主持人,70岁的山德士被吵嚷着要同他合作的人团团包围,要买特许权的餐馆代表还在蜂拥而至。为此他建起了学校,让这些餐馆老板到肯德基来学习怎样经营特许炸鸡店。
1964年,一位年仅29岁的年轻律师约翰·布朗和60岁的资本家杰克·麦塞等人组成的投资集团被山德士的事业深深打动,他们想用200万美元来购买该项事业,在当时这是笔不小的数额,虽然心中极为不舍,但考虑到自己已经74岁了,山德士还是同意了,把接下来的事业交给下一代去做。
永远的肯德基形象
在大家的眼中,退休的山德士总该好好歇歇了,但是这个永不知疲倦的老人又开始了另一项工作。自从在电视上露面之后,他的打扮已经成为肯德基独一无二的注册商标,人们一看到他,就会自然想起山德士上校的传奇经历和他永远笑呵呵的样子。为此山德士经常开玩笑说:“我的微笑就是最好的商标。”虽然他出售了全部专有权,但考虑到他的巨大声誉,这些新主人专门付给山德士一笔终身工资,请他继续担任肯德基炸鸡的发言人,广泛进行宣传。
伴随着富于进取的新经营管理人员的加盟,在美国快餐业的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肯德基炸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此后的5年里,销售额每年平均增长96%,1976年达到2亿美元。同年又新开了近1000分店,其中绝大多数是特许经营。
1971年,经由上校的同意,布朗和麦赛将这项潜力无穷的事业出售给休伯莱恩公司。而这时肯德基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2亿美元。虽然此后肯德基事业不断转手、变化,但特许经营的方式一直没有改变,炸鸡配料虽然越来越多,但永远都是在那个最经典的11种原料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当然,它的形象也永远都是那个一身白色西装、满头白发,戴着黑框眼镜,永远笑眯眯的山德士上校。
山德士的一生是典型的美国传奇,他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在40岁的时候才在餐饮业上找到了自己事业的起点,然后历经挫折,在66岁的时候又东山再起,重新创造了另一个辉煌,有了他的“特许经营”,今天的肯德基才会是全球最大的炸鸡连锁集团。
而山德士可以说为肯德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努力,就在他以90岁高龄辞世前不久,每年还要做长达25万英里的旅行,四处推销肯德基炸鸡。他的年龄及财富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工作的热诚,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经营他的事业。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还那样勤奋地工作时,山德士回答说:“人们因闲散而生锈者比精疲力竭者多,如果我因闲散而生锈过,我会下地狱。”
1980年,因为白血病,山德士上校不幸逝世,享年90岁。他的遗体曾安放在州议会受人们瞻仰。虽然他离去了,但他创立的炸鸡事业给肯塔基州带来永恒的魅力,人们可以不知道美国地理上的肯德基州,但他们不能不知道炸鸡肯德基的名字。他用一只鸡,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世界。
1980年,因高考语文一分之差,唐骏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这时的唐骏有些失落与苦闷,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1985年的唐骏不仅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还考上了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并靠着努力“钻营”获得留学日本的机会; 1990年,唐骏赴美攻读博士,并先后创立了三家小型公司:美国双鹰公司、好莱坞娱乐影业公司等; 1994年,抱着“偷师学艺”的本意,唐骏放弃自己的“皮包公司”,担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1997年,时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衣锦还乡”,来上海组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先后升级为亚洲区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骏不仅担任全球支持中心总裁,并兼任微软合资公司——上海微创公司总裁等职务; 2002年,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 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辞职,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2008年3月,转任盛大网络公司董事兼顾问。 2008年4月3日,盛大网络宣布,由于个人发展需要,唐骏将不再担任公司总裁一职。唐骏将转任公司CEO顾问,并继续担任盛大董事。盛大CTO谭群钊接替唐骏出任总裁一职。 2008年4月15日,新华都集团宣布,唐骏正式加盟新华都集团,接替集团创始人陈发树出任集团总裁兼CEO,全面负责新华都集团的日常管理,长期战略,集团运营,对外投资及资本运作等的全面工作。 2008年12月,新华都以1亿人民币收购港澳资讯51.7%股份,总裁唐骏同时兼任港澳资讯董事长,唐骏放言,港澳资讯将力争三年内上市。 2009年9月9日,唐骏以个人名义宣布加盟金和软件,并成为金和软件公司的董事成员和首席顾问。 2010年1月20日, 旗下港澳资讯收购北京胜龙网和深圳千寻网络,力争两年内上市。 2010年1月25日,新华都旗下港澳资讯CEO唐骏以一贯的激情语调宣布,以总计约2500万美元的总价成功收购了千寻网络、联游网络、弘扬科技、胜龙团队等4家IT公司,这也是唐骏在帮助陈发树拿下港澳资讯后对IT产业的第一次投资。 2010年1月28日,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宣布,斥资3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8亿元)入股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此次入股后,新华都占奔腾电工19.9%的股份,成为奔腾电工第二大股东,并承诺3年内将其推向资本市场。“新华都投资3200万美元入股奔腾,新华都的多元化版块又多了一个,新华都多元化模式是特别的,简称老二模式…很有创意的模式”,唐骏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 2010年4月15日,新华都商学院聘请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大教授世界顶级经济学家菲尔普斯担任院长!这是中国教育界历史性的创举!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新华都集团以270亿元资产排名第十位。 2010年10月,2010年2月21日48岁的唐骏在接受海峡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个人投资一个亿,拍摄**《你行我素》预计2010年10月开机。 “春节期间去了陈发树的老家安溪祥华取景。现在剧本已基本成形,正在找导演、演员,预计2010年10月开机,希望能冲进明年的贺岁档。”唐骏说。
他最困难的时候,还是要去日本的时候,他求了很多人。
海伦凯勒的故事。
池艺璇的个人经历
在电视屏幕中,小巧玲珑的她总是流露出一派江南女子的韵致。其实生活中池艺璇与荧屏上温柔、文静的形象不大一样,她更多的是热情,是火辣,是朝气,是透明。
(1)为了追寻一个梦,偷偷地穿越了400里
长白山的东北。一个朝鲜族小姑娘,穿着朝鲜族的直筒裙,讲着奶奶教的朝鲜族语,爱唱,爱跳,能歌善舞。
小姑娘的爸爸是朝鲜族建筑师,妈妈是汉族医生。这个朝鲜族小姑娘有着烂漫的梦:想当个公共汽车售票员,觉得谁要是逃票,把他抓住是一件特别得意的事。想当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一定很开心很快乐。
后来,小姑娘上了汉族学校。那时,家里有了电视,在电视上看到了鞠萍姐姐,她想,哎呀,我要是有一天能够和鞠萍姐姐成为同事多好啊!
这个爱做梦的小姑娘就是池艺璇。她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是集中朝妇良品质于一身的女孩。
初中毕业以后,池艺璇考进了吉林省一个很有名的重点高中。进了这所高中,不夸张地说,有半只脚就跨进大学了,这所高中的大学录取率达到90%多,有的年份甚至是100%!
做医生的妈妈很希望女儿能成为军人,或者学外语。而池艺璇,更醉心于演讲、朗诵。
1988年,池艺璇上高三,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向着大学作最后的冲刺。那时候,她根本不知道有个地方叫做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
这一年,北京广播学院到吉林招生了,考点在长春。
招生考试是在电视上播出的广告,池艺璇忙着埋头书本考大学,与电视无缘。恰巧班主任看到这则招生广告,就对池艺璇说;“你那么喜欢演讲朗诵,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广院呢?”
“广院是哪儿啊?在哪儿考啊?”
“考场在长春吉林省电视台。”
考广院?池艺璇不敢跟妈妈说。她知道,妈妈一直不愿意让她进入到文艺圈子当中。那时候,人们对于主持人播音员的理解是“文艺圈子”,觉得文艺圈子比较复杂,女孩子容易学坏。
如果告诉妈妈到长春去考广院,妈妈一定不会答应的!
偷偷去!
从吉林到长春有200多公里。池艺璇约上两个女孩,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车票。
那一天,池艺璇逃学了。好在上学离家比较远,而且高三的时候要上晚自习,回家挺晚的。离家出走一天,妈妈不会发觉。
她偷偷地跑到长春。
朋友,你也不得不被这个朝鲜族小姑娘的那份追寻一个梦的勇气所折服吧!
哇,那么多人考广院啊!几乎都是工作之后的人来应考,吉林省地方的一些播音员,想要拿学位的。他们非常有经验,化着妆,特别漂亮,只有池艺璇她们3个女孩,小高中生,傻乎乎的。池艺璇身上穿着妈妈织的毛衣,“而且我妈织毛衣的水平特差”。
池艺璇短短的头发,一件再随便不过的大毛衣。一走进考场,考官就说:“哎,这个女孩怎么感觉有些像鞠萍?”
池艺璇特得意,不知天高地厚地说:“我们同学也这么说。”
朗诵了一篇考官给的文章,又朗诵了一篇自己准备的小文,然后回答了一些问题,大概是考考现场反映吧。
她得意洋洋地走了出来。
但是,看到别的考生特漂亮,特专业,一下子,觉得自己完了。
天黑的时候,回到了家。
无比沮丧的池艺璇,把准考证撕了!心想,这回可得好好学习了,该考什么就考什么吧。要不考外语专业?
(2)最后一个冲进了复试的考场
发榜了。在电视上通知复试名单。高三的池艺璇仍然是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还是一个同学告诉她:“好像有你呀。你的准考证号是多少?”
虽然准考证撕了,但是准考证号记得很清楚。
池艺璇说了准考证号之后,同学说:“真的有你,真的有你,要不然你再问问吧!”她就问一块偷着跑去考试的两个女孩,她们说:“真的有你。”“你们俩呢?”“没有。”
这个时候,再不跟家里说,就不行啦。这一天,已经是复试的最后一天了!
中午刚刚得到复试消息的池艺璇,火急火燎又忐忑不安地去医院找妈妈。“我考广播学院了,我要去复试。给我一点钱。”
妈妈一听,那个恼火呀!“不行!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你怎么不打个招呼就去考这个学校?”
妈妈真的坚决反对女儿进入到“文艺圈子”中来。
也许爸爸是救兵?池艺璇给爸爸打电话,让他速速回家!
爸爸自然是火速回家。一家仨人严肃地坐成一圈,气氛特别紧张。妈妈就是不同意!后来,爸爸开口了:“既然她愿意,就让她去试一试吧。反正是最后一天了,如果不行,她不是就心了吗?”
这时,天黑了,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了。
终于奔出家门去复试的池艺璇只好“打的”,花了200多块钱!1988年,200多块钱,挺多的一笔钱呀。池艺璇的心理压力特别大:“要是考不上的话,这200多块钱就浪费了,怎么办哪?”
赶到复试考场,人家说,考试已经结束了。你的准考证呢?
“撕了。”
“撕了?考号是多少?记得么?”
池艺璇说出了考号。当时,真的是求人家呀!老师们很好,给池艺璇补了一个准考证。
复试之后,留了包括池艺璇在内的12个考生。这12个考生的录音录像送到北京广播学院,由广院的老师决定最后的录取。
再后来,只留下了还包括池艺璇在内的6个考生,办了6个准考证。这6个考生有资格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系。
而全国统一高考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在6个人当中,池艺璇是第一。
文化课考完,迟迟没有发榜。那段时间,太折磨人啦!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考上广院?池艺璇很倔强,报志愿的时候,只填了北京广播学院。她说:“如果考不上广院,我就哪儿也不去了!”
妈妈告诉她,妈妈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又在志愿表上替她填了几个师范一类的学校。池艺璇还是那句话:“我考不上广院就哪儿也不去。你们给我填了我也不去。”妈妈急了“你这样可不行!”老师也苦口婆心地劝她。而池艺璇,就是一门心思地想考北京广播学院。
一关又一关,池艺璇闯过来了。
终于,北京广播学院在吉林录取了两个考生,一个是长春的女孩,一个就是朝鲜族女孩池艺璇。
池艺璇,以自己的执着和勇气,收获了如愿以偿。朝着与鞠萍姐姐成为同事的梦想,走近了。
池艺璇,你觉得在上千考生中,考官为什么独独青睐你?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是一张白纸,反而会更吸引人。因为在工作了之后,没有经过规范的训练,完全靠自己摸索,就有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毛病,不好改啦。而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怯场打怵的心理,看着别人好象都比我强,倒一下子放松了,无所谓了,状态就比较好吧。如果是在相同的水平上,也许会很紧张,想争个高低。”
“还有一个可能是,别人都化着妆,穿得很漂亮,感觉上非常专业,突然出现了我这么一个特不专业的小高中生,给人的印象还挺深的!”
在度过了8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生涯之后,池艺璇非常感谢爸爸妈妈:“如果当时他们执意不让我复试,可能命运和现在不一样了。”
当年那么反对女儿进入“文艺圈子”的妈妈,现在是那么地欣赏女儿主持的电视节目,得意洋洋地夸奖女儿:“我的女儿怎么看怎么好,怎么看怎么舒服,比谁都好,漂亮,特漂亮!”
爸爸呢,就挑毛病:“今天眉毛弄得不行啊,一高一低。”
池艺璇不高兴了:“哪儿一高一低了?是不是你歪着看电视?”嘴上虽然这样对付几句,但心里还是要琢磨琢磨。
只要爸爸不是很在意一定要看女儿的节目,妈妈就打电话告状:“你看,你爸看另外一个台,就不让我看你的节目。”
池艺璇说:“爸,听说你不让我妈看我的节目?”
爸爸忙不迭地说:“看看看,我马上调过来!”
(3)拼一搏吧,叩开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
池艺璇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了。她没有想回吉林电视台。长白山下的冬天太冷了,而且好不容易挣脱了爸爸妈妈的管束,怎么又回去呢!
在东北长大的池艺璇,特别梦想到南方去,喜欢到一个每天都能看到海的地方。她的南方之梦非常浪漫,梦中的南方遍地都是果树,随手摘香蕉摘菠萝,每天看到海浪,每天听到涛声。
1990年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她去了珠海。这是这个朝鲜族女孩第一次去南方。
她的确非常喜欢珠海这个地方,人少车少,很安静。她觉得毕业以后到珠海也不错。如果她后来没有到中央电视台实习,她真的会选择南方。
毕业的时候,上海电视台,珠海电视台和北京有线电视台,都要她。这时,中央电视台通知池艺璇和另外一个女同学,留下了。
池艺璇挺踏实的了。
不料,中央电视台又通知,不要她们了!
糟糕!池艺璇没有地方去了!她已经特别积极地到吉林省把退函开出来了,即使想回吉林省也回不去了;也已经特别积极地把上海、珠海等等要她的单位也退掉了。
太难受了!
广院的学生,谁不知道进入中央电视台是首选?池艺璇说:“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是一个非常大的人生转折点,如果没有进到中央电视台,与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一样了。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的确确是人生的起点高了。一些条件比我好的,或者条件相同的同学,他们没有机会进入中央电视台,当时不觉得有差距。可是过了几年之后,再聚到一起,就会觉得自己思维方式、生活状态,确实与地方台的同学们不太一样了。”
不过,当时的池艺璇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毕业没有每一个地方去了,怎么办哪?为什么要了我,又不要我了呀,得给我一个说法呀。
她想,拼一博吧。
去中央电视台找!
从广院赶到中央电视台,已经快下班了。她蒙头蒙脑地到处问:“这事谁说了算?”人家说:“杨台长说了算。”池艺璇只是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画报上见过杨台长。
“杨台长在哪儿?”
终于有人说,杨台长现在正在审新闻哪。
池艺璇找到审片间,人家说杨台长果然还在审片间,还没有走。那就等着吧!坐在电视台门口的台阶上等着!杨台长一定会出来坐车的!
天黑黑的。池艺璇坐在台阶上,等……
杨台长出来了,池艺璇赶紧就上去,介绍自己是实习生,特别简短地把事情说了一下。
等来的是杨台长的一句话。他说:“ 我知道了。”杨台长上车走了。
池艺璇盘算,杨台长挺忙的,这种事情不一定能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二天一大早,她对另外那个女同学说:“咱接着去吧,咱们到杨台长的办公室去!”
在15楼台长办公室敲门的时候,出来一个人,后来,才知道是杨台长的秘书。
池艺璇问:“杨台长在吗?”
他说:你预约好了吗?”池艺璇这才知道见台长还要预约。
池艺璇硬着胆子:“预约了预约了!”
进去坐着等。原来,她们比杨台长还先到。
杨台长进来,看见她们:“哎,你们怎么又来了?”看来,杨台长还有印象!池艺璇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下。
很危险,按照广院的规定,7月4日就离校了。而池艺璇与中央电视台签协议的时候,已经是6月底了。池艺璇叩开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
经过如此历险记,池艺璇感受颇深:“碰到什么困难的事情都没有关系,只要去争取,不成功没有关系,也许会有转机的那一刻呢。后来想一想,如果那时候没有勇气去找的话,
现在还不知道在干什么呢。我那时候就想,反正去就去了,万一要是行呢,当然是意外的收获,不行呢,也在意料当中,反正去闯,也没有人认识你,没准过了几天,杨台长早就忘了你是谁了呢。反正也没有什么丢人的。”
“很多事情是你在困难的时候,想得特别复杂,其实,一些事情往往并没有那么复杂那么可怕。工作以后,有时我想一想,觉得现在碰到一些事情再找台长去据理力争,可能没有这种勇气了。那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真是被逼到那个份儿上了。自己不去争取,没有人会为你去争取!”
今天的池艺璇,是中央电视台唯一的朝鲜族主持人。很多朝鲜族朋友特别引以自豪,他们说;“你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汉语说得那么好!” 她真的与鞠萍姐姐成为了同事,还跟鞠萍说过自己当年的那个梦想。
大漠漫漫山巍巍,走南闯北做主持。这还是当年那个一到晚上6点钟就不再出家门的女孩吗?
1999年,对于国家来说,是喜事特别多的一年,对于池艺璇来说,也是特别忙的一年。
《电视你我他》节目本来是池艺璇和孙小梅一起主持,后来孙小梅去美国上学了,所以池艺璇一个人很忙,每个星期要录像配音,还要出外景。
1999年建国50周年,陆海空纷纷出戏。既然《电视你我他》是介绍台前幕后的故事,就要到剧组拍摄的现场去,而且为了使节目更好看,需要主持人参与其中,所以,池艺璇上天入地下海,走了一圈。
海军在三亚拍了一出戏《波涛汹涌》,池艺璇跟着去采访、主持《波涛汹涌》幕后的故事。以前,在**电视当中看到潜艇,觉得很神气也很神秘,而当池艺璇真的下到潜艇里,才知道潜艇兵非常辛苦。潜艇里空间特别小,走路基本是弯着腰。池艺璇进去之前,部队的一个领导喊了一声:“有女士参观啊!”又跟她说:“等一会儿再进。”这时,池艺璇才知道,在里面太闷热了,没有任何空调之类的设备,潜艇兵们基本是光着身子,顶多穿个小短裤。
“我们进去之前,他们忙着把衣服穿好。”
“ 我们去了,他们挺开心的。”
《突出重围》剧组在云南一个训练基地排戏的时候,池艺璇到了那个地方,登高爬低的,旁边的男同志都说:“小池,没想到你看起来那么瘦需要人家照顾的一个女孩,体质真不错!”
往山上爬,大家上来都是拼命地喘气呀,而给人感觉很柔弱的池艺璇显得挺轻松,“我不会有什么喘得特厉害之类的强烈的感觉!大概是从小家里照顾得比较好,所以我体质比较好,别看我瘦,我这个人挺能折腾的。”
《突出重围》是成都协拍的,于是池艺璇认识了成都的很多朋友。
从小,池艺璇有一个军人梦。当她长成中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想到要嫁人的时候——
“你猜我想嫁给谁?”
“我想嫁给史光柱!”
“老山英雄史光柱?
“那时候,我上中学。我们给老山战士写信啊,我当时真的挺想嫁给他啊,好好照顾他。”
妈妈也曾经想让女儿做一名军人。
现在的池艺璇,走南闯北,上山下海,认识了许多军人朋友,与这些军人朋友在一起,挺开心。“觉得他们挺单纯的,他们对你好,就真的对你好,如果不喜欢你,也能知道他们不喜欢你什么。”
池艺璇为自己,为母亲,又圆了一个绿色之梦。
到了沙漠,进了大山,看了大海,1999年的一年,池艺璇虽然很累,但是丰富多彩,特别有意思。
跟随《壮志凌云》剧组拍摄幕后故事的时候,池艺璇走进了几乎寸草不生的毛乌蔌沙漠。
池艺璇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在毛乌蔌,这个根本不长什么植被的沙漠里,她发现了一种小虫子,很小很小,像北京的臭大姐一样。它在沙漠中爬的时候,留下了一排一排的小小的脚印,她当时就想,这么一个小小的生命,它当走过的时候,也会留下生命的痕迹,它在沙漠里生活显得多么游刃有余!
“这小小的黑虫子叫什么名字?”一旁的同事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沙漠虫”。
沙漠条件很艰苦?
“我喜欢到自然的地方去,不管环境怎样艰苦,我都能坚持下来。”
池艺璇,以前你晚上6点就不出门了,如果出去,一定有家长陪着或者弟弟跟着。现在走了那么多地方,你的变化很大呀?
“以前在家的时候,妈妈不让我出门,那不证明我不想去呀!我跟我妈说:’你看,我就象鲁迅说的那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亡。看来我是在沉默中爆发了,一发不可收拾,到处走!我妈也无可奈何,只是嘱咐我几句:’注意安全呀’之类。”
池艺璇走南闯北地上了瘾。
“ 去年,我自己去了一趟拉萨,是我自己去玩的。我一直特别想去西藏,去年十一的时候,正好有几天休假,就到拉萨玩去了,本来与3个朋友约好的,但是他们临时有事不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完成了这个计划。”
今年休假,她打算再度到西藏。“上次去西藏,只是走到了拉萨和周边地区,这次有时间,一定要到更原始的地方去!”
这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的池艺璇,工作的时候特别努力地工作,玩的时候特别努力地去玩,玩的时候不会想到工作,工作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想到玩。
(4)走上八盘屯的吊桥,见了老乡们真开心
1999年,池艺璇主持了一个30分钟的特别节目:“共架一座七彩桥”。
这是“村村通”的工程。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于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到2000年底,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拍摄“村村通”外景,池艺璇去了广西,去了湖北,去了东北。
在广西,池艺璇随摄制组到了八玛瑶族自治县八盘屯。
好一个山清水秀。
这是一个长寿之乡,很多人都活到100多岁。池艺璇一进村子,就跟老婆婆聊上了:“您多大岁数了?”老太太说:“不知道。”她自己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大岁数了。旁边的人说:“老婆婆已经100多岁了。”在这个村子里,80多岁的老人还背个大筐,下地割菜捡柴禾呢。
可是,老婆婆活了100多岁,从来没有看过电视。乡亲们每天晚上就是聊天讲故事,山里收不到电视啊。有几户人家有黑白电视机--娶媳妇时的嫁妆,但是收不到信号,电视机只能当个摆设。
池艺璇走进八盘屯的当天,八盘屯通广播电视。老乡们第一次看到电视的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六,星期六,正好是《电视你我他》节目播出。
池艺璇,就是广西八玛瑶族自治县八盘屯的老乡们从电视上看到主持人,又见到了“大活人”的第一个主持人!老乡们特别开心,池艺璇和同事们也高兴!
一年之后,池艺璇和同事们很想知道八盘屯通了电视,接受了山外的信息后有什么变化,于是就在不久前,又去了一次广西,回到八盘屯。池艺璇一进八盘屯,刚刚走上吊桥,老乡们就把她认出来了,特别开心地招呼着。
“做了这么多年电视人,可能有些麻木了,有一种感觉是在城里没有的。只有到了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做电视真的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八盘屯是国家级贫困县,自从通了广播电视,新的观念进去了,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池艺璇第一次去的时候,村子里都是用黑黑的木板依山而建的简陋房屋,今年再去,已经有几户人家盖起了砖瓦房,而且是二层小楼啊,不一样了!如此变化,当然不能说都是广播电视的功劳,但是广播电视毕竟让老乡们走出了祖祖辈辈的大山,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不过,今年又回到广西的时候,池艺璇和她的同事们损失特别惨重!第一站时,摄像机的三角架的螺栓不知道怎么丢了,三角架的一只脚塌了,只好临时找了东西塞上,凑合着用。往第二站走的时候,摄制组一前一后两个车,撞车了!摄像师胳膊粉碎性骨折,摄像机的随机话筒也变成了90度的大弯角!还没有到第二站,池艺璇坐的那辆车车胎又爆了!好容易到了采访的时候,其中一个导演拿话筒没有拿住,“啪”,话筒摔扁了!这次怎么搞的?带出去的东西,全烂了!
(5)航拍,腿正垂在空中,突然…!危险?不怕!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新中国》,池艺璇随摄制组到保定航拍,采访《新中国》在拍摄当中的一些故事。
有两架飞机,一架是直9,航拍的机器挂在直9 上,一架是171,节目主持人池艺璇坐在171上。
飞上天空,一切顺利。当时,摄制组只申请了起飞,没有申请降落。因为按照规定,直升飞机如果不是落回原地,一定要申请一次降落。拍摄池艺璇主持节目嘛,她就和摄像师坐在舱口,舱门是开着的,栓着保险绳,腿垂在空中,俩人聊天儿。
正在聊着呢,“砰”地一下,掉下来一圈线,池艺璇说:“切高压线了吧?”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有多危险!但是,只听身后已经“咣咣咣”地跑起来了,安全员跑到驾驶舱,表情很严肃,池艺璇才意识到,呀,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不过,她还只是想,影响当地群众用电了。
过了一会儿,直升机降落了。“我们没有申请降落呀。”池艺璇嘀咕。
此时降落,事情一定很严重了!而池艺璇依然以为降落是为了检查一下高压电线损坏的程度,给当地的老百姓作个解释。
飞机落在一个上坡上,安全员很严肃地说,“池**,你可以下飞机了!你注意一点儿,飞机在甩油,别甩在身上。”
池艺璇一听这话,没有往多想,还作恍然大悟状:“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人从直升飞机上下来,西装革履挺神气的,原来都是装出来的呀。原来直升飞机为了降落安全,还要把油甩干净才行啊。”
赶紧下了飞机,真的螺旋桨在甩油,甩得身上都是油点!池艺璇还自作聪明地跟别人说:“嗨,以前看**,那些人从直升飞机上下来那种特神气的样子,原来都是装出来的,其实满身都是油点!”大家都用特别奇怪的眼神看着她。安全员说:“你抬头看看!”
池艺璇抬头一看,才发现,直升飞机漏油了!不是直升飞机降落时都要把油甩干净,而是……。
高压线卷在了螺旋桨里面,螺旋桨下面有四个输润滑油的钢输油瓶,其中3个钢输油瓶被高压线抽碎了! 安全员说:“太危险了。如果高压线搅到尾翼上 ,就大头冲下,栽下去了。如果高压线并线,飞机就炸了!” 后怕呀!
“可能是第一次坐直升飞机吧,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挺兴奋挺开心的。”事后,池艺璇笑着说。
第二天,池艺璇还要赶到湖北拍外景,没有办法,只好把同事们抛弃在山头上,坐着直9回到保定。第二天一早从北京上了飞往湖北的飞机。
许多观众,包括池艺璇“打的”的出租车师傅都说:“你们当主持人多好啊,可以到处去玩。”
池艺璇感叹:“出去的机会是比较多,但是,危险也挺大的!人家只看到好的一面,没有看到危险的一面。虽然有危险,但我还是喜欢这个职业,真的很喜欢!”
她总是跟人家说:“我是很幸运的,如果有上天,我真的很感谢他,因为他很宠爱我,不管我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多么难的事多么苦的事,最后都能克服,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人生总是有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吃苦不受罪,是不可能的嘛。吃了苦受了累达到这个目标,是很幸运的人!”
王竑锜是哪里人
竑锜 ●个人介绍 王竑锜
吉林省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为求学,他睡过牛棚;他曾是一名军人,这使他练就了坚毅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曾是一名青年干部,可谓仕途无量,而当他毅然选择下海,并承诺“把创业的艰辛留给自己,把成功的喜悦奉献给黎民百姓”,追求了多少年的他,终于找到了人生更高的目标,并在以后的创业和奉献中广播爱的种子,饱尝着觉悟人生的快乐。 ●荣誉称号 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 2005年度被评为感动吉林八大人物; 现任:中国航空大学德育教授; 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客座教授; 石家庄铁道学院名誉院长; 长春市实验中学德育校长; 长春市玉琨扶贫大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长春市玉琨实验学校法人; 玉琨幼儿园法人; ●慈善事业 ◇1994年12月先后5次为特困职工送大米85吨; ◇1994年年底至今,无尝资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560多名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1995年兴办免费书法美术学校,800名学生毕业,每年捐资35万元; ◇1996年为家乡建一所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小学校,捐资38.6万元; ◇1997年成立扶贫市场,为下岗职工就业创造条件,安排2000余人就业; ◇为吉林省松原市修建文明村捐资56万元,修路、水塔、上自来水; ◇2003年8月份创办了公益性国学玉琨幼儿园,收费标准80元/月,每年补贴50万元; ◇2007年5月份创办了公益性中华国学经典学校—长春市玉琨实验学校,收食宿费200元/月,每年补贴60万元。 十余年来,为慈善事业捐款1800余万元。 ●个人评价: 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和勤劳善良的人民,把创业的艰辛永远地留给自己,把成功的喜悦永远地奉献给黎民百姓,自己永远在艰辛中饱偿人生 的快乐,全心全意地为觉悟人生的事业奉献终生,这是一生的追求。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将盈余的相当一部分利润存入扶贫教育基金,资助教育、改善教育、完善教育体制,培育出一代代圣贤的子孙,在有生之年要健全各种道德、法律机制,将市场无偿地奉献给造福人民、觉悟人民的伟大事业,以此回报祖宗的传承之恩,父母的生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友人的鞭策之恩、圣贤的开化之恩,祖国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万物的承载之恩,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媒体评价: 在没有内衣穿的时候,他就立志扶贫;在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他资助了贫困学生;他购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扶贫市场,3年里免摊位费、水电费;他建了一座幼儿园,每年赔50多万。 他堪称富翁,却过着平民生活;他是一介布衣,却为政府做起扶贫工程;他是一名商人,却四处讲学宣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大酒店,但捐资行善却动辄几万;他每餐只吃一饭、一菜,惟一一套西装穿了三年,却兴办起扶贫大市场和低价高质幼儿园。他就是王竑锜,我省民营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省劳动模范、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华商网-新文化报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与母亲斗嘴吵架。怀着一颗热爱母亲的心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会烦母亲唠叨,而是从心底接纳这一个个爱心小天使,不让它们流向远方。”这是吉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听完王竑锜的报告后写的,从1994年开始,王竑锜开始免费为各学校学生、家长做报告,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实际行动去做报告,用他的话说,他是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每一名学生。十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在城市、乡村、学校、矿山、军营、医院、幼儿园、孤儿学校等地。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听完他报告后的学生写的感言,他正一份一份的阅读,然后认真的回复着,字里行间,记者看到的是,他用心血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而孩子们也在报告中开始顿悟,懂得了爱与被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刘小光被赵本山逐出师门后,近况如何?他和师傅之间究竟产生了什么问题?
刘小光近况不是特别好,然后很少见到他出现了,他和师傅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他子自己犯了很多的错误。
认识刘小光一定是通过《乡村爱情》这部剧开始的,当时他在这部剧当中扮演了赵四的角色,因为他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很多人就很快的记住了他。对于刘小光来说,这个年纪可以成名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他并没有珍惜。
在刘晓光的身上是有一定的才华的,这也是赵本山很看好的地方,可是她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他非常喜欢,可是这件事情让他倾家荡产,欠了很多的外债,后来赵本山觉得刘小光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然后就帮他还了这些债。
本来以为刘小光一定会痛改前非的,可是这个恶习他一直都没有改掉,反而又多了一个不好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女粉丝爆出刘小光和她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简单,两个人通过。最开始的聊天到最后在现实当中发生了关系,后来刘小光还不理人家,还利用人家。
当被爆出的聊天记录当中,可以看到刘小光说的话,是非常的大尺度。然后他还主动的去约这个女粉丝到酒店里去,刘小光平时也有直播,为了让自己的直播更火,他和这个女粉丝商量,让女粉丝多给他刷礼物,然后自己会把钱还给这位女粉丝。
结果没有想到刘小光的女粉丝钱是刷完了,但是他并没有把钱还给人家,后来还直接把对方给拉黑了,女粉丝实在没有办法,就跑到刘老根大舞台去找他。通了之后,导致刘小光的人气一路下滑,然后遭到了很多网友们的抵制,而赵本山面对这样的徒弟也是没有办法的,最终也只能选择抛弃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